我们也可以看到,去年6月份以后,政府性基金支出的增速开始比较明显的下滑,到去年四季度,下滑到负的两位数的增长。
未来3到5年,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会带来怎样的金融新格局?这一问题是中国所有的经济决策者—大至政府机构,小至家庭—都必须面对和预判的重大话题。在这个格局下,人民币仍然会有升值的压力。
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从国际、国内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基本发展态势谈起,因为金融是经济的衍生,而经济和政治密不可分。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是,这些交易平台互相之间将展开激烈竞争。2中国金融的大踏步国际化 金融国际化最基本的表现是资金的跨境流动将逐步放开。地缘政治将带来世界经济、金融领域持续的动荡。为什么能够作出这么一个判断?基本的原因是,一国货币相对其他货币的汇率高低,取决于本国的劳动生产率相对于其他国家劳动生产率增速的高低。
各种各样的交易非标准金融产品的平台将会不断推出,比如信托产品的公开交易,众筹、P2P、未到期的信托产品的交易,各种互联网上的交易平台将不断出现。极端穆斯林组织对整个世界的攻击也已经超越了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界限,伊斯兰教内部的矛盾也许还大于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冲突。这是一次相约了25年的专访。
前不久,我到加拿大和美国等地访问,看到那里的大学和金融机构,已把此书列为其工作人员必读的书之一。至于围绕实现底线目标的货币政策手段,在学术理论上是对还是错,其溢出效应对他国是利还是弊,美国政府与美联储从来是不管不问,不在乎的。记者在与其沟通这篇专访的夏斌名字之前,冠以什么职务合适时,他反问记者:你会以什么身份来采访我?我不假思考的回答:当然是记者了!夏斌说:那你说我呢? 记者与夏斌会心的笑了。但是,这是纯经济面的分析,尽管其中还会有磕磕碰碰,有曲折。
那里的教授和研究人员向我介绍说,这虽然只是本仅10余万字的小册子。在这个问题上,你早在2006年前后已反复呼吁外汇储备运用要多元化,中国企业要走出去。
当美国爆发了百年一遇大危机后,无奈的选择、首先的出路也是给金融体系尽快注入流动性,稳定整个金融体系。记者:我们也注意到,前不久你在一次演讲中再次提及宏观调控的到底线。今天,你从学者的视角,又有何新的思考? 夏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前几年的动作确实慢了点。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该指标背后的各项融资活动是被央行、发改委、证监会政策所左右,各自步调不一,缺乏有效的部际协调。
……经济发展的最大福音,是期盼有一个有效率决策体制的出现,拜托于民主政治制度框架的早日降临。您能否用提纲挈领的语言,对中国金融未来战略作一概括? 夏斌:如果简单概括,就是一句话:对内充分市场化,对外有限全球化。从千亿元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到400亿美元丝路基金,再到400亿人民币旳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中国政府一系列决策,其信号已非常清晰。二是过度强调先进理念,把农信社过快合并成股份公司,合并成农村商业银行,追求现代治理结构。
记者:我们注意到,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消化始于美国危机后全球救助策略大背景下中国过多的货币存量和过多的产能,已成为宏观政策选择中不可或缺的思考。在引导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在鼓励更多的企业走出去。
记者:那么,面对当前的经济增速下行,货币政策调控的边界到底在哪里?或者说,目的到底是什么? 夏斌:货币政策调控是否一定要完全体现逆周期调控的目的,将经济下行硬调控为上行?我认为,近几年经济增速适度下行既然是必然的,因此货币政策调控的边界不应是逆调周期,而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一定要稳住整个金融体系。现在进入2015年,对经济增速的下行,大家已慢慢接受了这个曾经不太愿意接受的事实。
但在书中,作者却向读者展示出了一幅活生生的中国金融全景图。对此,目前我国政府已有诸多的政策与制度安排,作为补充,我认为要进一步关注以下三点: ①面对巨额外汇储备已成为负担与压力之时,可以动用国家资金(央行和财政资金),更重要的是应动员民间资金。这年,年仅39岁的夏斌以《中国货币供给理论的实证研究》一文获得了中国金融学会首届全国优秀金融论文一等奖。这也是我后来写作中国金融战略2020这本书的初衷。确保金融体系的充足流动性,客观上会起到一定的逆周期调控目的,但是又要注意,目前宏观经济的调控不能完全指望货币政策。我们的读者朋友,都很想知道的是,这本书与你和陈道富前几年合著的中国金融战略2020一书有什么内在关系吗? 夏斌:我和陈道富合著的中国金融战略2020在2010年结稿出版后,当时的北京卓旨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南女士和她的节目编辑团队在2011年春节前后反复阅读了该书甚有兴趣认为书中的大量思想观点正可以解决市场和电视观众的困惑值得大力宣传但是考虑到全书48万字的篇幅而且专业性很强如何宣传又是个问题后来他们决定选择以普通电视观众感兴趣的并非一定是战略理论所涉及的话题以十问中国金融未来的形式在电视上开辟十期节目由李南主持通过三人对话问答尽可能把全书的重要内容重要观点用通俗直白的语言告诉观众并在第十问中也兼顾回答了市场投资者在理财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后来,我们将十问电视节目汇编成这本小册子出版。
现在10多年过去了,你对中国农村金融未来走势又有怎样的判断? 夏斌:近几年,我对农村金融问题关注不多,但是也看到了村镇银行、小贷公司以及互助基金发展较快。只有做好了防意外准备,才能从容有备,真正去实现经济软着陆。
归纳以上所说,说到底,底线思维是什么?我认为,是政府在实施各种调控技术中,必须牢牢确保就业稳定和不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大局。最后,货币政策的调控同时要有准备,要与其他政府部门紧密配合,做好房市和经济增速如果出现断崖式下跌的政策储备。
这既是出于对经济的考虑,同样也是出于对社会和政治大局稳定的考虑。其后,夏斌任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恰遇第一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他参与了党中央国务院文件的起草。
要改革必然直面风险暴露并带来阵痛。在回归过程中,如果再过十年你回头看今天(指2011年)的货币供应和经济增长,还会感到是高的。而社会融资余额月均增速,2009年约30.2%,四万亿之后的逐步下降是正常的,到了2013年月均已降到20.3%。……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挑战,其实不在经济本身,而在经济之外。
社会融资量的季度增量,2011年四季度环比增长48%,2012年四季度环节只增长2.4%,2013年四季度又增长12%。但是这一指标近几年增幅波动太大,很不稳定、不稳健。
记者:基于上述底线思维的思考,你认为当前应当如何把握经济宏观调控技术? 夏斌:我在2014年6月撰写的当前的经济困局与应急对策文中曾谈及四部分内容:一、当前经济走势关键看房市;二、房市下跌已成必然定势;三、系统性风险的引发、传递及后果;四、非常时期的非常对策,并提出了政策建议16条。因此,在今天国民经济遇到重大困难与转折时期,政府应该是毫不隐晦,直面坦承,处理好改革(结构调整)、发展(经济增速)、稳定(经济与社会风险)三者间的平衡关系,这是关键。
于中国国情而言,底线思维可以在回答三期叠加现象描述背后的疑问中展现: 经济增速换挡期,换挡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增速要下来。后转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开始了新的学者生涯。
进入2014年前10个月月均增长又降到15.8%,这降速是否有过快过大之忧?在市场出清机制未落实,存在地方政府和房企较高融资能力的挤压,难怪出现一边在强调稳健货币政策,一边民营小企业融资仍不稳健,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始终得不到很好解决的现象。其结果,往往把村镇上的农户忘了,或者照顾不上了。基层反映,这里的问题主要是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协调不利,客观上影响了这方面的健康发展。记者:那在您《十问中国金融未来》小册子中,是从哪些方面阐述的?您认为从今天经济形势看,您又想强调或者补充什么? 夏斌:在那本小册子中解答了十问,包括:中国到底需要多少金融中心?中国经济有没有中年危机?巨额外汇储备为何让央行头疼?人民币为什么对外升值对内贬值了?金融业盛宴为何国资独享?正利率为什么这么难?人民币出海,驶向何方?谁为人民币出海保驾护航?如何走好金融对外开放的平衡木?国家金融战略下的个人投资选择是什么? 美国政府尽管不用底线思维这个词,但是在危机中其货币政策的底线意图同样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围绕影响社会稳定的就业率目标。
当然,这是讲的原则,操作措施可以有许许多多。作为媒体人,我和我的同事,对李南女士的职业精神和广博知识由衷敬佩!我记得,她曾在访谈中提到你为中国金融战略2020这本书的写作准备了三十多年请问,是这样吗? 夏斌:这有点夸张。
虽然,自然法则让我们正步入老年,正相继退出领导岗位,但无论是作为学者,还是记者,都不能不以赤子之心,以极大的责任感和专业的态度关注中国经济前行的步伐。记者:我们注意到,早在1998年前后,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准备去江苏调研农村信用社改革前夕,当时的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魏礼群征询你意见时说,若让总理就农村金融改革说一句话,应该说什么?听说你当时很干脆、明了的回答是:应让总理响亮叫出让农村的资金回到农村去的口号。
美国政府尽管不用底线思维这个词,但是在危机中其货币政策的底线意图同样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围绕影响社会稳定的就业率目标。可以说《十问中国金融未来》只是《中国金融战略:2020》的附产品而已。
© 1996 - 2019 戮力同心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地址:玄武中心大厦